中医药自信教育  »  社会影响  »  正文
【山西日报】从自信到他信 构筑中医药强省的文化力量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8日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贾力军 李林霞     点击:


从自信到他信

构筑中医药强省的文化力量

2020年3月24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实施方案》,在此之前,面对近代西学东渐所导致的中医西化、技术退化和人文虚化等现象的挑战,山西中医药大学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的中医药自信全国问卷调查已经悄然展开。2020年3月6日,该校收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函,同意其开展全国中医药自信教育课题研究,一场构筑中医药强省文化软实力的教学改革全面启动。一年多来,这一研究项目“金字塔”式体系已基本形成,入选3项国家级课题,12项省级课题,在全国500多项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科研重大课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对这一探索实践给予了高度赞誉。

“五一”刚过,山西中医药大学校园的遍地绿植特别夺人眼球。学校非硬化地块全部责任到班级、学生,立上责任标识牌,这里种植的不是普通的花花草草,而是各类中草药。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每天清晨的山西中医药大学,与中草药的清香一样,51个班级的2500余名师生诵读中医药经典的声音也会在校园弥漫。

经典诵读是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自信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今,在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后,中医药经典强化教育在这里已经外化为行、内化于心。

面对近代西学东渐以来“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医学二元格局,如何实现中医药自信教育成为一所高校的教改课题

中医药自信教育始于2017年,在对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梳理出“中医西化、医药分化、人文弱化”等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2018年校党委主动领题,开展专题调研,明确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2019年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尚需强化,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和中医药文化尚需弘扬。在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与批复后,该校成立了中医药自信教育领导组,实行书记校长双组长制,党政齐抓共管,一场教学改革在这所高校全面铺开。

针对中医药自信这一课题,该校党委书记段志光和校长刘星的思考由来已久。他们认为,“中医药传承着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但从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看,一方面,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等与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不尽相符;另一方面,中医药自信教育没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业界内外对中医药的质疑仍有消极影响。因此,以中医药自信教育为抓手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2019级新生开始,该校面向所有专业新生,开展为期一个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自信集中教育,这在全国高校绝无仅有。

“山西中医药大学。”父亲盯着高考填报志愿指南喃喃自语。

“您是想让我继承爷爷的衣钵?”王星笑着问。

这是去年填报高考志愿时,王星与父亲的对话。如今,王星已是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级康复2班的一名学生。报考前那几天他一直在思考,什么工作才最适合自己,当时他并没有学医的想法,特别是中医。“我怕自己学不好,怕自己选错未来的方向。刚一入学,学校便在军训期间举办了中医药自信教育讲座。我们听得很认真,因为大家都十分好奇,迫切想要知道学中医的自己将会面对什么。记得当老师说到中医药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我们的学长就是白衣战士中的一员时,我特别激动,从那一刻起,我认识到中医的未来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这是大势所趋,而我决定要学好专业技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

与王星这个一年级学生不同的是,2016级中医1班的李兰兰即将毕业,她不仅接受了中医药自信教育,而且还亲眼目睹了患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她告诉记者,实习中,自己有机会跟诊西苑医院专家团队,看到几位患者千里迢迢一大早赶来,就是想要中医治疗。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李兰兰的心底怀有深深的自豪,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不慕名、不喜财、重医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医人。人远志,图当归。”

这是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定向班张汀婉的一段心声,中医药自信的那颗种子已经在她的心田生根发芽。

“中医药自信是所有中医学子的诉求。通过近两年来学校上下深耕细作,这一诉求不仅在山西中医药大学落实落地,而且逐步推进延伸,方向清晰明确,中医药自信的氛围形成了。”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苑静表示。

不仅要文化自信,而且要文化他信,在中西医互鉴探索中,山西中医药大学开设了“西学中”班

刘江明是一名在基层工作了30多年的西医师,目前正在参加山西中医药大学2020“西学中”班培训。

与中医结缘,起于10年前,刘江明有一次高烧39℃左右持续10多天,求诊于多个西医专家,用了各种西药也未见好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找到山西省一名老中医,看后开了一张只有九味药的中药处方,服后当天体温下降,仅三天时间就恢复如初。从那时起他专心地学起了中医。

谈起“西学中”教育,刘江明深有感触:“山西中医药大学‘西学中’培训学习,使我对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基本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临床诊治中四诊合参、针灸按摩等专业技能的实践逐步提高,深切体会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优势和特色,这种心里的愉悦感以及成就感使我学习中医的动力更大,信心更足。”

“西学中”,即“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培训”项目,招生学员主要为我省各级医疗机构中西医从业人员。这是山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中医药自信教育的内容之一,让社会大众增强中医药自信。

采访时,记者看到正在报名的“西学中”班非常火爆,一座难求。该校中医药继续教育负责人陈富丽介绍说:“首批培训共招收学员660人,共分七个班,大家反应很强烈。不少朋友打电话想报,说招收名额太少,让给他们找教材,我已经帮助好几个人找教材了。”

山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刘星告诉记者:“中医药自信不能关上门自己信,还必须做到他信。因此,我们在开展中医药自信院校教育过程中,还同步开展社会教育,100余位专家学者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向全社会科普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和中医药康养理念,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后,社会对中医的认可度有了空前提升。”

在开始融入的时候,宁可少一点、慢一点,也要精一点、准一点、自然一点,这里的思政教育接地气又走心,充满浓郁的“中医味儿”

“医乃仁术,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国抗疫,山西战场上,中西医联手抗疫成为我省疫情防控的地方特色,不仅验证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而且彰显了中医人敬佑生命、大医精诚的为民情怀,这样的职业难道不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用青春去热爱吗?”

这是来自山西中医药大学的一堂充满浓郁“中医味儿”的思政课。5月初的一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教师王萍正在为2020级中西医专业的学生讲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专题讲座。

作为教改课题的主导人,段志光经常会在各种场合强调这样的观点:“要坚决摈弃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两张皮现象,千万不能把中医药自信教育都变成政治课,一定要自然,一定要策略,一定要巧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开始融入的时候,宁可少一点、慢一点,也要精一点、准一点、自然一点,否则过犹不及,会满盘皆输。”

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俊告诉记者:“将中医药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水乳交融,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真正做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让思政课堂飘出浓郁的中医药味道,是我们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为了开辟中医药自信教育的第二课堂,山西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以国医大师吕景山、王世民,全国名医王晞星、贾六金等牵头的系列名师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医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师生在医疗实践中从名医名师身上真切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

3月11日,在山西中医药大学校团委组织下,该校《新中医青年》编辑部对有“儿科王”之称的贾六金老师进行拜访。

一张桌案,一头白发,贾六金老先生与郭凯玲、周宇新等几位学子进行着聊天式的交流座谈:“中医辨证,西医辨病,中西医结合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在很多方面都是殊途同归,在中西医临床实践当中,一些临床现象包括诊断治疗,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语言表达,产生同样的诊疗结果。互相学习,不是单方面的学习,是中医学习西医,同时西医也借鉴中医。中医药自信就是要在学而思之、学而习之、学而识之、学而行之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确立。”

随着贾六金老先生的娓娓道来,学子们稚嫩的面庞展露出坚定而自信的神情。

接地气,又走心,使得原本普通的思政课变得别开生面,成效大显。

赵保旭来自河北邢台南宫市段芦头镇西康村,是该校2019级中医4班的学生。寒假期间,家乡遭到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他毅然决然地报名成为抗疫一线志愿者。隔离点工作要求高、传染风险大,他每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给隔离间送饭、送中药、送生活物资、清理生活垃圾,一趟下来,衣服全身湿透,护目镜一片模糊。但在这模糊当中,他对中医书本中的医者之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像赵保旭这样的志愿者有很多,疫情防控期间,该校1个先进集体、2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3个先进集体、53名先进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近200名在校生志愿参加居住地疫情防控工作,覆盖了全国22个省市,彰显了新时代中医学子的使命与担当,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与病魔战斗本该是他们的“后来”,但国有需时,他们的行动就是“现在”。

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在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背景下,从自信到他信的文化力量将日渐凸显

目前,中医药自信集中教育已连续开展两年,学校所有课程实现一以贯通,140门课程已入库并开始实践,其中10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中医药自信教育课程思政首批示范课程,30门课程教学设计被评为校级中医药自信教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实现了中医药自信教育与通识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该校教务处处长王军告诉记者,问卷调查显示,2019级、2020级学生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总体水平在中医药自信集中教育后比教育前分别提高了35.7%、51.6%。全校92.79%的学生认为中医药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88.51%的学生愿意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中医药知识,89.87%的学生愿意主动向身边的人推荐中医药疗法;83.34%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更加认同,89.41%的学生愿意为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出力。

针对该校的探索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给予了很高评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振兴发展中医药作出重要论述,把中医药工作摆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坚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高度。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山西中医药大学始终把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并成立了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领导组、工作组、项目组,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中医药自信教育有效路径,使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医药强省战略的硬支撑。”

山西省卫健委副主任冯立忠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为国家第一批试点省份之一,山西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治疗,坚持“一早、三优、五到位”,取得良好效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经验。目前,我省中医药强省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山西中医药大学探索很有价值,可以说是山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地方特色。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传承国学经典,营造浓厚的中医药社会氛围,加强中医药自信建设。

4月19日,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实施。当天,西苑医院第一批赴山西区域医疗中心工作组正式进驻医院,共同着手筹建西苑医院山西医院心血管临床诊疗中心。

对此,段志光告诉记者,中医药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的可及性,高水平区域中心的建设是为了传承精华,提高专业人员的自信,使群众就近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这本身就是中医药自信的一个成果体现,相信随着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不断推进,这里将成为又一个进行中医药自信教育的高水平基地。


http://epaper.sxrb.com/shtml/sxrb/20210528/642388.shtml